4月25日,市委書記胡亞波深入市行政審批局、自然資源和(hé / huò)規劃局、應急管理局調研,強調要(yào / yāo)充分認識數字化發展的(de)極端重要(yào / yāo)性,在(zài)新一(yī / yì /yí)輪的(de)科技革命和(hé / huò)産業變革中把握先機,按照“需求導向、急用先建、社會投資、逐步完善”的(de)原則,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,共建、共享、共用大(dà)數據系統,以(yǐ)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。
胡亞波走進市行政審批局辦事大(dà)廳,詳細了(le/liǎo)解工業項目審批、“放管服”改革和(hé / huò)政務數據共享交換中心建設等情況,要(yào / yāo)求加快形成信息和(hé / huò)工作兩個(gè)“閉環”,建設數字政府,提高審批效率;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梳理規劃環評、地(dì / de)災評估等審批事項辦理流程,積極探索實施工程項目區域評估工作,提升項目評估的(de)前置性、整體性和(hé / huò)系統性,切實減輕企業負擔,讓項目盡快落地(dì / de)見效。
在(zài)市自然資源和(hé / huò)規劃局,胡亞波認真察看全市地(dì / de)質災害沙盤,現場檢查地(dì / de)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系統運行、地(dì / de)災監測和(hé / huò)信息報送等情況。他(tā)指出(chū),我市地(dì / de)質條件複雜,季節性局地(dì / de)強降水易發,地(dì / de)質災害隐患點多,防災減災任務艱巨。要(yào / yāo)以(yǐ)大(dà)數據系統助力防災減災,加強災情數據共享,建設智能分析模型,努力實現預警信息自動化精準發布,不(bù)斷提升災情預警的(de)實時(shí)性和(hé / huò)有效性;紮實做好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普及工作,建設“群專結合”的(de)防災網絡,盡最大(dà)努力保障人(rén)民群衆生命财産安全。
“應急值守落實得怎麽樣?調度指揮系統如何運行?”胡亞波在(zài)市應急管理局與工作人(rén)員深入交流,詢問預防預備、應急處突等工作情況,要(yào / yāo)求理順防災減災救災和(hé / huò)應急救援工作體制機制,建強數字化調度指揮系統,做好應急管理崗前培訓,“人(rén)技同防”推進應急管理工作,持續鞏固全市平安穩定良好局面。
胡亞波強調,要(yào / yāo)聚焦高效辦成一(yī / yì /yí)件事,在(zài)行政審批流程再造上(shàng)再下功夫,以(yǐ)服務對象需求爲(wéi / wèi)導向,以(yǐ)市場主體和(hé / huò)群衆辦事方便爲(wéi / wèi)目标,打破信息壁壘,拔掉“數據煙囪”,推動數據跨層級、跨地(dì / de)域、跨系統、跨部門、跨業務協同,讓數據多跑路、群衆少跑腿,進一(yī / yì /yí)步提高行政審批效率;要(yào / yāo)突出(chū)大(dà)數據在(zài)國(guó)土空間規劃中的(de)作用,加快國(guó)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建設,逐步完善“多規合一(yī / yì /yí)”國(guó)土空間規劃體系,着力提升國(guó)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,爲(wéi / wèi)新一(yī / yì /yí)輪發展拓展空間;要(yào / yāo)深入踐行“生命至上(shàng)、安全第一(yī / yì /yí)”的(de)發展理念,加快應急指揮體系信息化建設,推動應急管理專業化、制度化、智能化,不(bù)斷增強應急管理隊伍戰鬥力。
市領導劉榮山、趙哲、王曉等參加調研。
秦楚網-十堰頭條訊 記者 彭飛 全正 特約記者 陳林